意昂(中国)官方平台 > 酒店房间 > 会议套房

漯河市科技局2016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发布时间:2024-10-20 03:37:42    次浏览

  今年以来,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深化科技管理改革为动力,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集聚各类创新要素,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组织有序。成立了局一把手任组长的学习领导小组和局纪检书记任组长的学习教育督导检查组;制定了《市科技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案》,下发了《市科技局党总支“两学一做”学习计划》等,营造“人人争当合格党员”的良好氛围。二是形式灵活。全体党员干部在学习的同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积极撰写心得体会;在全局组织集中专题学习的同时,由各党支部自行开展学习、主题党日活动和党员志愿者服务计划等,并按要求记录备案。三是以学促干。将“两学一做”专题学习教育与2016年度工作目标有机结合,学以致用,切实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1.隆重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3月30日,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了“漯河市科技创新大会”,市委书记马正跃出席会议并讲线年科技工作先进县区、优秀创新型企业、新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单位进行了表彰。会后,申请市政府拨付奖励资金928万元,对符合奖励条件企业进行奖励,极大调动了企业开展科技研发、技术改造、转型升级的积极性。

  2.市委书记马正跃深入工业企业及高校调研科技创新工作。6月15日,市委书记马正跃利用一天时间,先后到经济技术开发区、郾城区、源汇区,深入企业,走进高校,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马书记强调,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各企业要敏锐把握发展新趋势,深入贯彻发展新理念,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更加重视创新,扎实推进创新,全面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

  1.编制完成《漯河市地方科技发展专项三年滚动规划》并上报省科技厅,在规划中向省科技厅推荐了科研基础条件建设专项2个、科技创新项目示范专项3项,为我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增强后劲。

  2.做好项目筛选申报工作。今年以来,我局专门赴省科技厅汇报工作,主动对接,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性项目资金。目前,我市共有14个项目获省厅立项或公示。

  3. 加强跟踪服务。对已上报省科技厅的项目紧盯不放,实行台账式管理,明确专人负责,进行全程跟踪协调服务,力争使我市科技资金争取工作取得新的突破。目前,省科技厅已经下达支持我市的省级科技计划专项资金378万元。

  1.开展了我市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的建设前期调研工作,已初步形成我市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建设的实施方案。止目前,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市食品学院与海南双成药业集团共同组建了“漯河中德双成功能食品研究院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定向研发的高附加值保健食品20余款,已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3项,已有5款即将投产走向市场,预计年增销售收入3.6亿。二是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建的河南省天然色素公共技术研发设计中心,中心可以针对河南省天然色素行业提供技术研发及相关设计服务,目前正在建设期。三是市三剑客奶业、联泰食品、隆源生物、恒瑞淀粉等4家企业以股份制形式与中国科学院老专家工作委员会共同组建“中科院漯河食品研究院”,致力于研发资源市场配置最大化。同时,鼓励并积极支持我市产业集聚区等根据产业特色整合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建设产业研发平台。

  2.围绕我市企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积极筛选研发活动开展好的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省级工程中心的备选单位,做好申报的前期准备工作。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备选单位有金大地、永光电力科技、汇龙液压、亿博橡胶、永银化工、电力器材、大中原面粉、永利乳业等。

  3.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组建的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和自建数据库已建成试运行,目前已经为全市50多家企业提供了免费查新、创新项目筛选等科技服务。

  我们充分发挥部门职能,统筹、指导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众创空间。6月16日上午,我市首家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河南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隆重揭牌。该包含“一中心、六基地”(“一中心”即创业中心孵化大楼,“六基地”即立达创业园、创智孵化园、恒达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科技孵化园和尚达工业园),拥有孵化场地近7万平方米,累计孵化企业120多家,培育出了恒瑞化工、利通液压、特驰车业、石力金刚石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企业。

  1.继续开展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工作,组织舞阳中小企业孵化园参加学习培训,积极为其申报省级孵化器提供帮扶支持。

  2.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力度,深入全市50余家科技型企业进行调研摸底,筛选出15家初步具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条件的企业,并组织企业参加了国家级高企认定培训辅导会。预计年内有5家企业进行申报,分别为:漯河虎塔轧辊有限公司、漯河邦威橡胶有限公司、漯河源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聚塑管道有限公司、河南虹峰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我们正在对个别企业进行针对性的帮扶工作。

  1.强化企业的主体创新地位,依托重点企业,带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创新。积极与中国科学院进行沟通协调,5月15日,我局与北京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在我市正式签署了《共建中科院老专家技术中心漯河工作站合作协议》;同时,积极促成北京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与市三剑客奶业有限公司签署了《共建中科漯河食品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协议》、与市源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技术开发合作协议》。

  2.继续开展清华大学、江南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目前,清华大学社会实践项目已征集完毕并报送到清华大学,已确认有2名学生到我市参加暑期社会实践。

  1.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做好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编制等建设工作。目前,已完成国家农业园区编制的数据收集、资料整理等前期准备工作,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监测表目前正在填报中。完成2016年度“三区”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人选选派工作。

  2.开展社会事业领域技术攻关与示范。组织2家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实施科普传播工程,截止目前,共组织申报“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项目4项,均获得立项支持;帮助5家企业,申请加计扣除额2154万元。

  开展“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组织学校、开展地震应急疏散社区演练10场次,受益师生16000余人;组织地震志愿者队伍开展3次集中宣传服务活动,累计发放各类地震知识宣传品26000余份,接受咨询千余人;与漯河人民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展《防震宣传进万家 平安相伴你我他》为专栏的“防震减灾宣传月”活动;积极参与《政风行风热线》节目,在漯河市广播电视报设立为期一年的“地震知识连连看”宣传专栏;在市会展中心设立永久性灯箱广告,向市民循环滚动播出防震减灾知识等内容。

  开展发明专利消零行动,帮助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的10家企业实现发明专利消零;实施知识产权“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帮扶活动17次,鼓励和引导全社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继续入驻第十四届食博会,圆满完成现场维权工作;开展专利执工作,对商场、药店等假冒专利进行5次调查摸底,查处假冒专利案件17起;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为颍机机械、恒瑞淀粉、高旗生物、邦威橡胶、石力金刚石5家企业实施专利质押融资3550万元;截止4月底,全市专利申请量达422件,同比增长27.5%,专利授权量292,同比增长9.4%。

  1. 大力开展帮扶和技术普及活动。5月14日到21日,漯河市2016年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暨科技走入扶贫村活动在吴城镇西王村举行,以“创新引领 共享发展”为主题,组织科协、卫生、教育、环保、农业、畜牧、宣传等部门,通过发放学习、文体活动用品、科技宣传资料、展出科普挂图、专家义诊咨询、农业科技讲座等方式为贫困地区提供帮扶。

  2.扎实做好驻村帮扶工作。局领导带队到舞阳县文峰乡城角杨村、郾城区大刘镇湾王村开展了“春节”慰问活动,在全局开展了志愿者“微心愿”活动,为这两个村的留守儿童捐赠书包、乒乓球拍、羽毛球拍、篮球、足球等物品30套;为城角杨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购置了液晶电视一台,将村里的1.5公里道路纳入2016年安排计划;为湾王村新安装路灯33盏,购置了会议桌1套,办公桌4张,会议椅16把,折叠椅30把,折叠床1张;协调有关部门,将湾王村卫生室5万元补助资金、湾王村—— 徐庄1.8公里道路纳入2016年安排计划;邀请市医专三附院9名专家组成医疗服务队,到湾王村开展健康义诊活动,为100余村民进行了健康检查、开具处方,并免费赠送部分常用药品。

  3.实施农业科技培训工程,继续选派等省内相关专家、教授赴舞阳县从事“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工作。同时,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力度。以舞阳县省科技富民强县项目的实施为载体,提高贫困地区科技发展水平。

  我局去年引进的河南鼎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自投产以来,运行情况良好,今年1-6月已实现出口创汇3400万美元。同时,2016年该公司在舞阳县继续扩大投资,目前正在进行的有两个项目。一是“香菇脆及调味菇”全自动生产线万元,生产线目前已经安装调试完毕,正在试生产;二是香菇种植及甜玉米、紫薯种植基地项目,该项目种植面积5600亩,项目投资5000万元。

  2016年度市政府责任目标中重点工作目标第一项“新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根据本年度省科技厅工作安排和我市实际情况,该目标完成有困难。具体原因如下:

  1.我市产业现状限制。根据国家科技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其重点支持的技术领域不含我市优势技术领域——食品技术,其重点支持的八大技术领域,我市不占优势。自2008年开始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企业以来,我市已有27家企业被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市基本上符合条件的企业大都已被认定,现有符合条件的企业数量很少。另外,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对企业财务制度要求非常严格,我市部分企业技术领域符合,但财务制度、财务管理不正规。根据最新的会计准则,企业对财务进行规范又不是短期能够做到的,因而造成这些企业不能通过认定。

  2.省科技厅工作安排限制。2016年1月,国家科技部修订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同时对国家级高企认定工作的具体指导文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进行修订。而目前,该《工作指引》还在征求意见中,正式出台后,省市还要组织培训,故今年国家级高企只能申报1批,而往年在申报2-3批的情况下最多也只有5家左右获得认定,根据以往情况估计,今年认定的数量可能在3家左右。

  3.经过摸底调研后的实际情况。2016年初,为加大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力度,我们深入全市6个县区进行摸底调研,结合各县区上报情况,共筛选出有申报意向的企业15家,本年度基本符合国家级高企申报条件的有5家,现已开始准备的只有3家。

  1.认真抓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工作。加快制定并出台《漯河市委、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

  2.着力培育创新主体载体。新培育10家以上市级高新技术企业,新建3家以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以上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力争使列入“工业1351工程”中的工业企业全部建立研发中心,切实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3.强力推进公共研发平台建设。重点对“漯河中德双成功能食品研究院”、“ 市中大生物公共研发平台”、“中科院漯河食品研究院”加强政策性引导和支持,强力推进我市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建设。

  4.着力强化服务企业意识。采取县级干部分包县区、科室联系企业的方式,经常深入全市各个产业集聚区的企业进行帮扶,提供高效的科技服务。

  5.着力深化产学研合作。继续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力度,助推企业创新,重点做好中科院老专家技术中心漯河工作站对接会的各项工作。

  6.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在招商引资人员、经费、时间三确保的前提下,围绕我市主导产业、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主动出击、主动作为,力争多招商、招大商,确保圆满完成市里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


本文由:意昂体育度假酒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