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10 15:32:27    次浏览
11月18日,文化和旅游部确定53家单位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甘肃省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上榜;11月24日,由中国旅游研究院等主办的“2022中国城市旅游发展论坛”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展示城市旅游的最新风貌;11月30日,浙江省“百县千宿”启动会暨乡村文旅运营专题推进活动在金华市磐安县举办。
11月18日,文化和旅游部确定53家单位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甘肃省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榜上有名。
近年来,甘肃省玉门市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路,借助工业旅游的发展带动,不断深入挖掘石油文化、铁人精神,成为讲好工业故事、传承铁人精神的主阵地,“工业遗迹+红色旅游”发展成效显著。
玉门老市区因石油而兴,先后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口油井、第一个油田和第一个石化基地,但随着上世纪90年代资源枯竭,老市区也遭遇发展瓶颈。
为保护好石油河、老一井、石油工人窑洞、玉门炼油厂旧址等老市区工业遗迹,新一代玉门人积极转变观念,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应运而生。2014年,玉门市首条红色旅游公路建成通车,全长65公里的红色旅游公路成为一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动脉。2018年,玉门市重新改建布展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成为弘扬铁人精神、宣传展示玉门石油工业发展的新窗口。近年来,玉门市先后筹资3.84亿元,开展油田工业文化遗迹保护和文化挖掘,建设红色旅游景区。
如今,走进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随处可见以红色为主调、特色鲜明的导览图、景点介绍、安全提示等,窑洞上的文字安静地诉说着曾经的石油故事。走过井架、抽油机、储油罐、工人窑洞、专家楼等工业遗迹,游客能清晰感受到老一辈石油人奋战留下的足迹。
原玉门石油工人电影院也在保留原貌、修旧如旧的基础上,穿上“新装”,变身为石油圣地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景点售票、宣传推介、导游服务、咨询投诉等综合型服务。随着景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景点功能,近两年游客接待量逐年上升。
近年来,玉门市相继实施了油城公园、英雄公园改造及苏联专家楼修复等项目,建成铁人干部学院、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和693人防工程教育基地,成为弘扬铁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平台。
今年暑期,近40名7岁至12岁的学生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铁人干部学院参加第四期“小小志愿讲解员”活动。半个月里,他们在铁人王进喜相关知识储备、讲解技能训练、仪态展示等环节认真学习。老师们通过“百变彩泥、快乐童真”“童心画铁人”社教活动,加深孩子们对铁人精神的理解,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试讲考核中,孩子们纷纷用心体会铁人精神,家长们纷纷点赞。该学院至今共承办省内外培训班近400期,接待专题教育、主题党日、研学实践等活动近6000次,服务受众近50万人次,已成为开展党性教育、红色讲座、社教活动的宣传主阵地。
为丰富文旅内涵和形式,铁人干部学院与相关专业机构合作组建研学事业部,开发了自然生态、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国防科工五大系列研学课程体系,推出“大国工业、民族自信”等6条研学主题线路,今后还将大力丰富研学旅行业态。
近年来,位于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的693人防工程教育基地成为很多游客的旅游打卡点。这是玉门人民为保障国家石油资源安全,历经艰辛修建而成的早期人防工程。如今,虽然该工程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铁人精神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这段防空洞选取面积2773平方米、长700多米的地下指挥所,打造铁人王进喜干部学院体验基地,经过整理加固、维修保护、宣传展示,真实再现了浓缩版的‘地下玉门城。
如今,结合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建设,铁人王进喜干部学院体验基地以展示利用、培育新业态的新视角,融入旅游消费、文创开发、国防教育元素,恢复了作战指挥室、动员室、地下医院等功能,可开展国防教育、取景拍摄、沉浸式体验等活动。
为还原探油、采油、炼油全过程,再现以石油为主的产业链演化过程,7月1日,集互动体验、展示宣传、工业研学、文旅消费于一体的特色工业旅游打卡地“玉门之光”工业体验馆开馆,让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增色不少。走进馆内,序厅的“玉门之光”艺术装置融合钻头、井架、蘑菇云、风车等元素,连通天地的氛围感展现了自然与工业的完美融合。
下一步,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将抢抓“一带一路”和“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酒嘉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历史机遇,培育工业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行、影视拍摄等多元业态,将景区打造为石油工业科普研学基地、铁人精神传承教育基地,树立工业旅游和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典范。
玉门油田作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打造了“铁人故乡”和“石油摇篮”两张品牌,走上了一条以工业为主、多元经营的企业发展之路,工业旅游蓬勃发展,旅游产品供给体系丰富,成为全省工业遗产保护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成功典范。
11月24日,由中国旅游研究院等主办的“2022中国城市旅游发展论坛”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展示城市旅游的最新风貌。与会专家学者、业界代表以“旅游城市·城市旅游”为主题,研讨城市旅游加快复苏和高质量发展。
城市是最重要的客源市场和旅游目的地,也是最集中的旅游创业创新空间,对旅游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论坛上发布了2022城市旅游优秀案例,不断创新的城市旅游总会让游客欣喜连连。
甘肃省敦煌市开发研学新时尚,将敦煌文化融入城市的每一寸肌理,推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研学项目,九色鹿星空、阳关壮别、汉简学堂,彰显文化和旅游的完美契合,让悠久的敦煌文化焕发勃勃生机。
海南省海口市推出尾箱集市、行浸式户外实景演出,丰富了夜间消费业态,并在各区打造出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特色文化商业街区。当文旅范儿遇上璀璨灯火,市民游客体验更丰富,海口的夜经济活力更强劲。
科技助力城市旅游。浙江省杭州市聚焦文旅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深化“多游一小时”便民服务,打造数字人民币“文旅惠民卡”,为市民游客创造了更加美好的数字生活新体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文化和旅游发展稳中有进、繁荣向好。论坛上发布的《全国游客满意度报告(2012-2022)》指出,过去十年,全国游客综合满意度指数在波动发展中明显提升。2012-2021年,城市交通、餐饮、住宿、购物、娱乐、景点细分满意度指数不断提升。2021年各细分指标均达到满意水平。2022年以来,游客对交通、餐饮等方面的满意度首次超过景区景点。
人民旅游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诞生了一批游客满意度评价稳居全国前列的魅力城市。游客满意度排名位居前列的重庆、杭州、青岛、苏州、厦门、北京、无锡、成都、南京、黄山、上海、济南、西安、宁波、烟台、沈阳、广州、天津、洛阳和郑州入选“非凡十年·魅力二十城”旅游城市名单。
近几年,旅游业加快了创新求存和迭代升级的步伐。跟团旅游在线路创新、内容定制、精益服务方面锐意创新。中旅旅行的“故宫以东,一见如故”、春秋旅游的“微旅游”等城市创意新线路不断涌现,显著提升了游客体验和获得感。旅行服务商依托酒店、用车、购物、服务人员等硬件配置和服务升级保障游客安心出游,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经济最发达、最具活力的城市和城市群是旅游发展实力最强的区域,也是游客幸福感较高的区域。重庆以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为阵地,打造夜经济产品体系,丰富市民游客的休闲生活。杭州“民呼我为”项目为老年人提供更友好的游览服务,建设老百姓身边的杭州书房。
近十年来,各地城市纷纷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先导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推动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旅游发展道路正在逐步形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城市旅游在文化和旅游融合中精彩不断。北京CBD、上海浦东、深圳前海、广州塔、成都春熙路、珠海横琴等现代化建筑空间,北京国家大剧院、厦门爱歌室内合唱团、广州图书馆等文化空间和艺术创新,上海的“建筑可阅读,城市微旅游”、无锡的“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北京的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南京的熙南里和《南京喜事》等文化和旅游融合项目,都已成为城市旅游的新名片。
旅游是生活方式,是小康社会的刚性需求,旅游目的地是生活环境的总和,公共文化和商业体系是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关键。城市高品质的生活环境、现代化商业接待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已成为吸引游客到访的关键要素。
依托城市空间的内容创造,已成为城市旅游的新动能。上海以艺术赋能工业遗存,将黄浦江畔的杨浦滨江段打造为“工业文化之旅,滨江遗存蝶变”主题旅游线路。重庆将休闲旅游与城市更新相结合,让渝中半岛的十八梯老街区成为市民游客的休闲新空间和旅游体验新场景。在这里,人们看见了文化的遗产,也看到了城市的未来。
文旅融合是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要打造一批旅游休闲城市,深度挖掘城市的文化内涵,走中国式旅游休闲城市之路,要立足中国大地、取中国文化之精华,体现中国特点、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要因地制宜、因城制宜,守正创新,打造自己的特色。
打造主客共享的美好空间,让千千万万的游客满意,是城市旅游发展的题中之义。从旅游城市到城市旅游,应推进理论研究与产业、地方实践相结合,深化文旅融合,提升游客满意度,发展“城市即景区、旅游即生活”的全域旅游。
11月30日,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磐安县政府承办的浙江省“百县千宿”启动会暨乡村文旅运营专题推进活动在金华市磐安县举办。
“百县千宿”的启动,对全省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有助于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多品牌的浙宿供给体系。“百县千宿”也是助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支点和关键一环,启动后,将进一步发挥民宿在促就业、稳增收、整资源、融业态、助发展等方面的带动作用。接下来,浙江将以更高品质、更高要求推动“百县千宿”品牌发展,以跨界融合推进“住而有趣”、以多元整合推进“住而有品”、以放管结合推进“住而有范”。全省各地要通过项目化推进、标准化引领、差异化竞争、创新化发展,以更加务实、更接地气的举措落实“百县千宿”各项工作。
金华市紧抓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把民宿产业作为助推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发展的有效载体,以旅游业“百千万”创建和“微改造、精提升”工程为抓手,开发文旅融合新业态,推动民宿产业提质升级。金华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以等级民宿培育推动民宿品质提升、以多元主体模式实现富民增收、以业态规范创新引导健康发展,通过民宿产业发展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磐安将着力打造富有文化内涵、风情特色、深度体验的“磐安山居”,努力把民宿经济培育成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活动期间,主办方发布了全省首批“百县千宿”培育名单,全省各地文旅主管部门和住宿业经营主代表发出“百县千宿”推进宣言,举办第三届“浙宿好礼”乡村民宿伴手礼颁奖仪式。
此外,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发起的“助力五百五千,潮拍诗画雅居”2022百县千宿短视频创作大赛也于当日启动。全省民宿主人以美食、技艺展示、伴手礼等为切入口,进行创意视频拍摄展示,助力提升浙江民宿品牌影响力。
“百县千宿”是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五百五千”工程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性举措。该工程有利于推动民宿产业提质升级,为实现共同富裕注入新动能,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